美國夢已被取代,現在居住在媽媽地下室才是主流

美國大學畢業生無法負擔已成為定義該國的華麗消費主義

曾經,實現美國夢需要一點消費主義,比如擁有自己的房子和汽車。然而,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面對深深的經濟不確定性,已經從追求誘人的幻想中退後。

在已成為美國一種儀式的過程中,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離開家庭的巢穴,前往大學,通常接著開始自己的事業和家庭。然而,近年來這個幾十年的傳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擊,因為許多畢業生一嚐到校園以外嚴峻的經濟現實後,比如負擔自己的房子或公寓,就匆匆地回到了家裡。

自從大蕭條以來,美國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根據Harris Polls代表Bloomberg News進行的一項調查,18-29歲的美國人中,有45% – 約2300萬名年輕男女 – 仍然與父母同住。

年輕人重新喜歡在家庭地下室生活的原因不足為奇,因為目前按揭利率處於22年來的高位(30年固定按揭利率7.23%),同時房價飆升到了天價。2023年第二季度,美國出售房屋的平均售價為49.51萬美元,僅低於2022年底創下的紀錄平均價60,000美元。自2019年初以來,購房成本已上漲超過10萬美元。按揭需求最近下降到28年來的低位,申請量同比下降44%。

與此同時,年輕美國畢業生租房或租房的前景也不太好。根據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的數據,8月的平均租金要求為2052美元,比7月上漲0.7%,僅低於一年前創下的歷史新高2美元。

當然,不能只將美國房地產市場現在困擾年輕畢業生的陰影全部歸咎於貪婪的房東。實際上,如果不提到新出現在場上的強大新怪物,就無法談論美國房地產市場現在的陰暗面。

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當美國消費者受到衝擊,銀行機構獲得救濟時,像BlackRock、JPMorgan Chase、Goldman Sachs和Capitol One這樣的投資公司發現了一種惡意簡單的致富方式,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大量購買數以萬計的中等價格住宅,然後以高額溢價將它們租回給美國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房屋出售商無法抵抗這些全能公司的侵略性策略,即以現金出高價競拍。這種大規模購買房地產,除了使美國成為一個租房國家外,還導致全國房價通脹。

「最大的缺點就是,」喬治亞州立大學城市研究教授丹尼爾·伊默格魯克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在這個國家土地價值增長的歷史上最偉大的復甦期間,從2010年和2011年危機底部到現在,我們看到房產價值大幅上漲…但是這些土地價值增值並沒有惠及許多中等收入和中等收入的房主,其中許多人在危機期間被推出了房主市場,而是惠及這些大公司和其股東。」

順便一提,無論是否有計劃,所有這一切聽起來都很符合世界經濟論壇的非官方座右銘「你將不再擁有任何東西,但你會很快樂」,這是丹麥議會成員伊達·奧肯為現代生活設想的口號,曾出現在世界經濟論壇網站上。

然而,在他們的生活早期,年輕美國人仍擁有一件東西,那就是重重的學貸和信用卡債務,這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許多畢業生覺得美國夢不過是沙漠中的一個幻影。

根據生活和我的財務7月的一項調查,一半的借款人無法承擔學貸付款的成本,這尤其令人擔憂,考慮到前總統唐納德·川普給借款人提供了3年的付款暫緩期(將於10月重新開始)。這種絕望的狀況已經使許多年輕人開始質疑大學教育真正的價值,即使它只會在未來許多年給他們帶來債務(2023年第二季度,美國聯邦和私人學貸債務總額為1770億美元)。這種失望似乎也反映在大學的錄取人數上,根據全國學生清算所的數據,2022春季學期的大學生人數比前一年減少66.2萬人,下降4.7%,當時新冠疫情正處於高峰期。

總之,對當今的大學畢業生來說,似乎沒有更具挑戰性的時期,因為許多系統問題都在阻礙他們。但至少,許多人可以在知道可以暫時避難到父母家,直到風暴過去 – 還可以節省一些錢,這也是美國大學生回到父母家居住的首要原因(41%),其次是照顧年長家人(30%)、無法自行生活(30%)、幫助家庭開支(28%)、新冠疗疑慮(24%)、為首付儲蓄(24%)、還清債務(19%)、暫時居住直到搬到新地方(17%)、經濟困難(16%)、失業(10%)、幫助照顧子女(6%)以及其他原因(11%)(受訪者可以選擇所有適用的答案)。

就像奧茲國的桃樂絲所知道的那樣,「沒有地方比家更好。」